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

《你們在教我孩子什麼》筆記 (1)

第二章 p.76~77


「因為起伏波動是從三個月大時就開始,一直到停經為止,女性的神經實際狀況就是不如男性那樣穩定。男性就像一座山,幾乎察覺不到經歷千年的冰河、天氣以及地球深層板塊運動所造成的耗損。而女性則像天氣本身--持續變動且難以預測。」--LouAnn Brizendine(神經醫學專家)
女性主義者認為是因為父權的框架使女人被壓迫,無法成為領導者。事實上是男女的天生差異,男人比較適合扮演領導者,需要穩定的情緒做決策。「父權」造成的負面影響當然需要導正,但不是異想天開的認為男女什麼都平等。跳脫男女來說,每個人本來就是依據自己生理、心理的特質扮演合適的角色,所以也有些女人是領導者,有些男人也可以當溫柔的護士,只是會是少數。


第二章 p.77~87
「別讓男孩子擁抱妳,除非妳打算信賴他。」--LouAnn Brizendine(神經醫學專家)
身體親密接觸增加費洛蒙傳遞,造成體內激素(賀爾蒙)發揮作用。
催產素是一種激素,親密接觸時會提升體內濃度。造成的影響是信賴感、依附感、興奮、快樂等,對於女性影響巨大。

心得:一般人對於親密接觸的看法,似乎假定那些行為都是可以由理智掌控、決定的,忽略了生理層面造成的影響。時下,一些對身體接觸傾向保守的觀念被認為是迂腐的,似乎保守就等於活道德約束的陰影下,認為隨意掌控、運用自己的身體才是自由,或者就是為了對抗迂腐的觀念而產生的反動。但做任何事情之前經過審慎評估,本來就是明智之舉,隨「性」而發只顯得莽撞愚昧。尤其對女生來說,需要了解生理接觸對妳的心理、情緒都可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。

一個很明顯的例子:「婚前性行為」。可能多數人都認為「不可婚前性行為」是基督教或某些宗教的的教條,是為迂腐甚至是父權掌控的手段之類的。先不談教條如何,發生性行為是人際親密關係的極致,產生極大的依附、情感認同,所以分手之後會比沒有性行為者留下更深的創傷。另外還有性病、懷孕等其他風險。因此明智之人考慮性行為(抑或其餘的親密接觸)之前,應該會評估將來分手的風險。

回到教條,嚴格來說基督教其實並沒有「不可婚前性行為」的規條,但肯定是不鼓勵婚前性行為,因為基督教觀點下,理想情況是性關係只發生在婚姻裡。有婚約者在婚姻之外的性行為,是謂淫亂;而尚無婚約者對性行為就採取任意的態度,當然是不鼓勵的。教導者為了方便或自身立場的詮釋,就可能演變成「不可婚前性行為」的說法。不過,類似如此道德約束,對於青少年抑制其生理衝動是最有效的,當然思考成熟之後也需真實了解規條背後的原因。


第三章

這章講到青少年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,不適合發生性行為的理由。

  • 青春期較為情緒化,缺乏全面成熟的判斷力。
  • 女性子宮頸尚未成熟,感染性病風險大增



第四章

肛交是危險行為的原因:

  1. 因直腸較缺乏彈性,保險套較可能破損
  2. 直腸是消化系統,功用是進行吸收所以內壁很薄,容易產生撕裂傷(排便的經驗足證)
  3. 直腸中充滿微摺疊細胞(microfold cells)反成為加速HIV接觸免疫細胞的幫兇。

我認為已經不是危險「性」行為而已,而是「危險行為」--感染愛滋的高風險根本是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!


1 則留言:

跟我說說話吧!